首页 » 养生 » 正文

黄帝内经里的人生智慧---秋天篇

知行合一 2019年12月06日 养生 1013 views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节选: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20191206203703.jpg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40-60岁年龄的人,春天如果肝有病,很麻烦。夏天如果心有病,也是麻烦,如果养过来了,就翻过来了,这个很重要!这些还不是吃药能治的,这是心,智慧的转换能治。

1-20岁不能逆春气,20-40岁不能逆夏气。40岁之前逆了春气和夏气,种了逆天的因,40-60岁就要承受逆天的果。要想翻牌,抓紧时间通过智慧转心。

反思过去的40年:自己够不够柔和?心量够不够大?心力够不够强?有没有立过志向?有没有“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奋斗过?走过的路是不是光明路?

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心力不够,肯定是以前逆了夏气,志向不够。志气的志叫什么?“志”就是“士的心”。人要有大志。人要立什么?立大志。立了大志的人就变了,马上变,人整个精神状态就变。《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

春天养木,夏天养火,秋天养金,冬天养水,这是广义的。

秋天40到60岁的人要养什么?秋天养金,养肺气。


人生之秋(40-60岁)如何不“ 逆秋气”?


1. 不要想着享清福。

     40岁到60岁是秋气,40岁之前要退休,那就是逆秋气。很多人50岁就不干活了,就偷懒,偷懒就生病。往往来说只要你停下来就不对,只要想偷懒就开始病来找了。秋天是要去收获的,秋天最是有经验的年华,风华秋实,秋天是收获满满的。40岁到60的时候是什么,挑大梁的时候,你去偷懒偷闲,清福也没享,鸿福也没想,生病,越累越坏。最后事情也没干,身体又难受。真正人生干活是什么,40岁到60岁挑大担子。有人听了这个课,上次她就说不退休了。

如果前40年(人生之春夏)的基础不曾付出,40-60岁再不去做事就是“ 逆秋气”,这个秋就是要受过的。很多人都说40岁不想干活,记住这是“ 逆秋气” !


2. 有开阔胸怀。

肺是代表什么,胸怀。你胸怀打开才有“财大气粗”。

你心胸没打开,气量就小,麻烦就来了。

气量越小,麻烦越来,搞的越是一地鸡毛。

3. 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肺气是什么?肺主交换。你有多少气机去交换,去帮助别人,要在这个人生之秋去实践。

  “财”大气粗,这个财也是广义的,不仅是人民币的“财”,还是“才”华,要有这个“才”华去造福于人。五六十岁不能退休,不但不能退休,还要为社会做大贡献。

老天给我们几十年工作的经验,以及留给我们古圣先贤的文化去学习,一定要去用,一定要去践行。不是说为了自己:“我反正大房子也买了,啥都有了,我们也可以玩玩了。”你可以玩了?不行。这是浪费时光,作贱自己。五六十岁要干一番大事。

秋天的收获是要交换的,40-60岁这个阶段,要拿你的所长去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中国文化都是一样的,《黄帝内经》看也是这样,《易经》看也是这样,不会相互矛盾!


学习交流/公益课程,咨询微信
赞(2

发表评论

  • NP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能够医治许多疾病。现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然和人体本身,而中医和现代诊疗设备的结合应会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改善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我们对永生之道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信念的坚定更会使我们在生活中合于道,中医的最高追求就是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不管是心灵的创伤还是身体的病痛,人们只要一心追求生命之道就能得到医治。耶稣基督在世间既使人心灵洁净,也医治身体的病痛。《马太福音》第九章12-13节说:耶稣听见,就说:“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这句话得意思,你们去揣摩。我来不是招义人,而是招罪人。”《马太福音》第十八章19-20说:“我又实在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哪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2021-05-05 04:54:43 回复该评论
  • NP

    我们能够看到中医在几千年发展中知道追求和认识永生之道是最重要的。现在我们很难见到一个医生为患者讲基督的彼此相爱,讲慧能的常行十善,天堂便至,或者讲《道德经》的抱怨以德。但是从中医的发展能够看出为病人讲生命之道是最重要的。只有认识永生之道才能做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能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诗篇》第一百零三篇8-10节说:耶和华有怜悯,有恩惠,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他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他没有按我们的罪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创世纪》第十八章记载 神见所多玛和蛾摩拉罪恶极其严重,控告他们的声音很大,就要毁灭这两座城。亚伯拉罕为两座城求情说:如果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不因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了那地方吗? 神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找到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整个地方。”亚伯拉罕接连又问:如果义人少了五个呢?如果四十个、三十个、二十个呢?最后问:假若在那里找到十个呢? 神说:“为了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
    《旧约》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还没有进入应许之地时,上帝就警告以色列人的背叛。申命记第三十一章第16-17节说:耶和华对摩西说:“看哪,你必和你的祖先同睡。这百姓要起来,在他们所要去的地方,在那地的人中,随从外邦的神明行淫,离弃我,违背我与他们所立的约。那时,我的怒气必向他们发作,我必离弃他们,转脸不顾他们,以致他们被吞灭,并有许多的祸患灾难临到他们。”
    《约拿书》记载 神对约拿说:“起来,到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因为他们的恶已达到我面前。”约拿最后到尼尼微去,宣告说:“再过四十天。尼尼微要倾覆了。”尼尼微人就信服 神,从最大到最小都穿上麻衣,切切求告 神,各人回转离开恶道,离弃自己掌中的残暴。 神查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 神就改变心意,原先所说要降临他们的灾难,他不降了。
    《启示录》是在耶稣基督得门徒将福音传遍世界之前就已经写成。从《启示录》写成到现在这一千九百多年时间里,世界上的战争、饥荒和瘟疫没有间断过,特别是那些自称是基督的信徒的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使我们能够理解《启示录》给出的悲惨预言和严厉的警告。《启示录》最后告诉我们 神的国将要降临。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累,能够医治许多疾病。现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然和人体本身,而中医和现代诊疗设备的结合应会让

    2021-05-05 04:54:02 回复该评论
  • NP

    学习中医思想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说: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某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刃之高,始于足下。
    最近看了一点中医方面的基本知识,感觉中医的基本思想很多是来源于《黄帝内经》。粗略读了一下《黄帝内经》发现后面关于经络、医药方面的内容很难读懂,但是前面几章读懂了其基本意思。我觉得《黄帝内经》认为人们生活中合于道是最重要的。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说: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说: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第二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我们能够看到中医在几千年发展中知道追求和认

    2021-05-05 04:52:24 回复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