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 » 正文

如何改运,读书!读正确的书

知行合一 2021年09月24日 成长 413 views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昨天一个妹子在微信上问我有没有大运从坏变好,或者从好变坏的体验,能不能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


我当时心想,这大概是她正走差运,感到苦闷了,需要旁人的纾解。因此翻了一下聊天记录,果然如此。


但是从记录里看她说的那些事,的确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小事能让一个人非常烦恼,说明需要改变的是这个人,而不是这件事。


因为类似的事,在生活里其实是层出不穷的。


于是我回她说,去看看历史吧。历史里的大人物们的命运起伏,很精彩。


结果她说,历史人物的故事,太远了。


我回了她一句:只要是别人的人生,离你都远。



做命理这几年,什么样的人都遇到过。人世百态,大多是小人物们的挣扎,为学业,为爱情,为前途。说实在的,大家的经历和困惑,也都彼此相仿,谈不上给别人提供什么他山之石。大人物也结识了一些,但是听完他们的发家史,感觉跟普通人实在是差距太大,也没有具体可靠的经验可以提取。


因此算命算到最后,不管是谁,我都劝他(她),没事看看书。


看书这个事,在古代是一件昂贵的事。因为古代生产力实在是低下,几乎所有的精力都为了活命,只有极少数人有条件看书。而在当代,几乎是不花钱的。打开手机,一堆免费的阅读软件,想用哪个用哪个,想看什么看什么。


以想要改命作出发点的话,我的建议是,少看风花雪月的小说,多看历史典籍等格局宏大积淀深厚的书。


因为后者更真实。而只有尽可能了解真实的世界,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们读书,是为了发现更大的世界,为了检省自己的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观察不全面,而陷入狭隘的线性思维里。


比如好人到底有没有好报,坏人到底会不会有恶报。


大部分人都是依据自身的经历以及身边人的经历,或者相信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或者认为好人没好报,坏人没坏报,即所谓的“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


事实上,这都是非常片面的。


真正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其实分四种情况: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坏报。坏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


当你对这个事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你就不困惑了。你开始明白,决定报应的,不是人的好坏,而是人的运气。


所以道家很敏锐地指出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真正的规律面前,讲仁义道德没用。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社会,人道只能规范人心,不能影响天运。


所以,从人道上说,我们觉得只要做个好人,就会有好报。当好人没有好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发懵。对此,孔子只好解释道——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但是当他最贤能高洁的弟子颜回,因为贫病而死的时候,他内心还是很崩溃的。


所以庄子说孔子是“蔽于人而不知天”,意思就是儒家只研究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不研究自然社会的运行规律,因而被人类社会的乱象给“蒙蔽”了。


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这是人类社会的规则,或者说,是人们期待的规律。它建立在我们的道德准则之上。


但是天有天的道德。它没有好坏善恶之分,它的规则是,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坏报。坏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


在知道了天道和人道的区别之后,我们作为人,就有了更好的选择机会,做一个幸运的好人,离那些坏人远点。不管坏人的报应是好是坏,它都是一堵即将倾倒的墙,一块将要滚落的危石。


君子惜命,不立于危岩之下。


同理,还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


这事真没啥好争的,以人世的复杂,当然是同时存在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有的人就是天生善良,有的人就是天生丑恶。只不过程度大小不同罢了。


善恶的转化,也极少听从于教化,反而听从于环境。客观环境对人的改造,远大于别人的说教。许多时候,靠教育根本无法把一个天生坏人变好。


所以国家既造学校,又造监狱。


如果你的思维逻辑,还是非黑即白,简单粗暴的二元论,那你真的有必要提高一下了。


因为见识浅薄,思考就不能深入,得出的结论,自然就偏离社会的真相。一个对社会认识不清晰的人,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成为各种形式的奴隶,供别人驱使。


而读书,几乎是改变这个现状的唯一利器。


我算命从不看人出身,因为这个跟人的一生成就大小没关系。


古往今来,出身寒微的大成就者,比比皆是。刘邦、朱元璋、毛泽东,都是农民出身。


我关心的,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这三个人的思维能力是顶尖的。换句话说,脑子是最好使的。


与出身好坏相比,命运在这方面更加残酷。它直接限定有些人就是傻子,有些人就是智者。


但是读书多多少少还是能提高一下的。刘邦不读书,朱元璋小时候没条件读书,后来发奋攻读,毛泽东一辈子手不释卷。


读书,是获取信息的很重要的渠道。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何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见到井外的大天地,才是我们此生最重要的课题。也就是我之前说过的,要不惜一切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只有跳出井外,才算有质的改变。


而读书就是这一跳的原始动力。格局越大的人,看的书越多越全面,因为他们想了解整个世界的信息。


我们的成就,归因于三个方面: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这个获取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刚才说过,在古代,看书很困难。所以古代有志于学的人,都是去大户人家借书,抄书,背书。现代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现代依然有很多的信息屏障,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


我记得我刚看完《三体》,内心是很崩溃的。


我崩溃的一个点在于,这么好的书,2006年就出来了,2016年我才看到。


由此可以推导出,此时此刻,还有很多重要的信息,我还没看到。它们就像光锥一样,把我笼罩其中。


虽说学海无涯,但是这些重要的信息,只要我不能得到,我对世界的认知就不全面,在面对一个新的现象时,我就有可能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此后,我获取信息就更加主动了。只要是有新奇的点,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在获取信息这一个环节,千万不要落后于人。


当然,这世上书呆子也很多,否则也不会有两脚书橱的嘲讽了。因为看完了,能不能真正理解,理解了,能不能真正运用,这都是很重要的。厉害的人,一点就通,成长速度非常快,像毛泽东看书,一年比我们几十年都收获大,就是因为他的理解能力太强大。


而他连枪都不会用,却成功指导了中国革命,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军事家,也说明了他的应用能力太强大。


他是近代史上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典范。他改的不是自己的命,是整个中国的命运。


毫无疑问,读书是能提高人的格局的。在认知水平上升之后,特别是规律研究多了以后,人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毛泽东强大的毅力和乐观精神从何而来?从书中来。


因为他知道,未来一定会按照他预测的那样去发展。


看书要看全面。不能只看专业书。我学命理,命理书我只看两本,《滴天髓》和《子平真诠》。我看其他书籍的时间远多于看命理书。


打仗的不能只看军事书籍。毛泽东看文史哲的阅读量是军事书籍的几万倍。


写诗的不能成天看诗歌。功夫在诗外。


刘慈欣是写科幻的,但读现实主义文学的书,比科幻书还多。


一定要全面,全面。


看书看多了之后,我都不用算命,光是跟你聊几句,就大概知道你将来的前程大小,结局如何。


因为帝王将相和贩夫走卒的命运轨迹,都被历史书一遍又一遍描绘下来了。


这些轨迹是类似的,看得到他们,自然就看得到你们。


你的欲望闪烁在眼睛里,你的志向体现在言谈上,你多大出息,一比较,就出来了。


人家走差运的时候是什么表现,你走差运的时候是什么表现。


人家走好运的时候是什么模样,你走好运的时候是什么模样。


历史上样本很多,很好比较。


很多人喜欢问有没有贵人运,我只想回问一下,贵人看上你哪了?


你想登高,给你梯子,你都不会爬。


想要贵人提携你,你好歹也有点过人之处啊。


何况很多人求的也就是一夜暴富。


既然是在夜里求的,那一般也就是在梦中实现了。


照我看,发大财这个事,完全是运气,没法当成一个目标去干。这种梦还是少做为妙,别成天盯着媒体宣传的那几个幸运儿看,一是他们有水分,二是人家是幸运儿,你不是。


 你要做的是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活得明白点。


据我观察,一旦你把发财设为人生目标,你就会很累,而且极大概率会失败。


因为你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竞争者。


而一旦你把读书思考当作人生爱好,你就会很舒服,也极其容易实现。


因为你不再是井底之蛙。


学习交流/公益课程,咨询微信
赞(1

发表评论